羅輝
1986年,香港步入回歸中國過渡期;傳媒色情暴力風氣惹起爭議,政府籌備成立傳播聯委會(Media Council);自67年起實施的公安條例,也引入修正案防止虛假消息發放……
新聞行政人員協會就在此背景中成立。
「早在83年,已開始醞釀。」三位新聞行政人員協會的創始人——當年無綫電視的黃應士先生、商業電台的梁天偉先生、香港電台的吳明林先生,異口同聲憶述;參與其中的,還有最近因病離世,曾任職亞洲電視的包雲龍先生。就是這四位當年電子傳媒的新聞部主管,秉着對新聞專業的承擔,創立了香港新聞行政人員協會。
「政府搞Media Council,十多名成員,只有兩個新聞界,我們覺得不妥。」兩名新聞界成員之一的黃應士,沒有因為有份參與而接受。
「新聞界譁然,認為不應該由政府監管傳媒,無論左中右媒體,均反對政府的建議。」十家傳媒機構的管理人員,組成首屆新聞行政人員協會的執委會,擔任主席的梁天偉說,在他們反對之下,政府打圓場,結果變成色情刊物分級制,色情刊物要包膠袋,並成立淫褻物品審裁處。
「Media Council雖然說是自律組織,但主催者並非業界,傳媒人很反感,擔心會變質,政府介入,管制為實,因此催生NEA(新聞行政人員協會英文縮寫)。」當日服務「官台」的吳明林坦言。
他更不諱言,過往政府容不下異議、批評,除非立場親政府,否則不容易獲得消息、資訊,因此希望透過新聞行政人員協會,爭取資訊自由,提高政府透明度。
黃應士亦說,當時傳媒老闆、前綫新聞工作者,均有自己的組織,唯獨傳媒的編採管理人員,一群gatekeeper單打獨鬥。因此,廣播道上原本有定期聚會的這四個人,發起籌組新聞行政人員的組織。
「新聞行政人員協會的執委會,由第一日開始,都有印刷及電子傳媒的行家參與。」發源於廣播道,但黃應士強調,協會成員來自不同的傳播媒介,左中右都有參加,「因為話明無政治立場。」
NEA創立時的另一個選擇是「窮」。
「20年來為何NEA這樣窮,沒有會址,亦沒有秘書,因為會章寫明,只能向新聞機構募捐,不能接受其他機構金錢。」黃應士堅持,要為新聞界樹立榜樣,「Cheap d就Cheap d,夠用就算。」
梁天偉說,當日黃應士提出很多操守規則,寫入會章。他同意規章嚴格有好處,但亦坦承擔心NEA的發展,會受資源所限,尤其目前傳播業面對轉型、挑戰、急速發展,從業員要提升,但負擔能力有限;負責會務的行政人員很有心,但很忙,而推動工作需要人力、物力、財力。
當日慷慨以自己住址為協會註冊的梁天偉,建議考慮接受無利益衝突人士的捐助。但人稱阿Sir、堪稱新聞界教父的黃應士斬釘截鐵︰「世界不存在無利益衝突,不存在中間地帶。」
證實協會或會員均沒有錢的,還有吳明林,他猶記成立當日,很多出席的行家,表示忘記帶會費,有五至六人由他墊支,他笑言︰「請當日欠會費的行家盡快還錢,二十年的利息可以不計。」
NEA多年來的工作,包括就業界關心的問題及事件,作出回應、討論,例如大家印象最深的23條立法、程翔事件;舉辦兩岸四地新聞業研討會;與大學合辦管理培訓班;到內地考察交流學習;與政府官員、各類機構座談、溝通,都在嚴格遵守規章下推行。
梁天偉和黃應士都同意,在有限資源下,新聞行政人員協會可以多和大專院校,職訓局等機構合作。他們一位對協會的工作感到欣慰、感激,一位表示驕傲。
吳明林對協會有他的期許。他說,嘉許協會有心,但認為要爭取新聞自由,資訊透明度,尚須努力,尤其要令傳媒老闆,明白新聞自由的重要。「假如傳媒老闆將個人利益置於新聞自由之前,歷史將證明他們錯誤。」「希望傳媒管理層,不要為和諧,犧牲多元化、百花齊放的意見。」
黃應士亦不無慨歎︰「現時傳媒老闆以市場為主導,無論報章、電子傳媒風格,屢受批評,不能說新聞行政人員協會的成員沒有努力,但有時只能做到一定程度,最後難免受老闆影響。」「把關的編採管理人員需要有組織,如果沒有NEA,遇事會束手無策,總不能每次以辭職對抗,期望未來成員團結。」
梁天偉認為協會目前的路向正確,包括捍衞新聞自由,溝通政府及業界,溝通兩岸三地。作為創會主席,梁天偉有此結論︰「沒有人可以說,NEA無實踐會章列出的宗旨、目標,無推動行家要求做的事。」他期望協會未來進一步提升業界的操守、水平。
新聞界面對的另一個挑戰,是記者往往因採訪工作出色,而晉升為管理層,但缺乏管理技巧和知識,黃應士的經驗是︰「出色的記者,由於自己顧自己,大部分並非好的管理人,NEA多年來協助行內一批新進提升,希望未來幫助他們做好管理和監督者的角色。」
回顧新聞行政人員協會成立二十載,黃應士說︰「最大得益,是可以讓行家一起交流意見,反省自己和同事是否做得對。」「NEA由一無所有,一張白紙開始,但我們知道要成立、要做;希望愈做愈好,希望以後的新紮師兄師姐做好些。」
二零零六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