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健波
20世紀90年代末,香港新聞界受到兩大因素影響,其一是1997年香港回歸中國,不少人擔心新聞自由會受到箝制;另一是煽色腥歪風熾烈,傳媒生態迅速惡化,市民對傳媒的不滿日增、傳媒公信力日減。面對這種內外交煎的困境,怎麼辦?我遂於1999及2000年積極參與NEA,與志同道合的新聞同業攜手做一點事。
翻看當年的日記,寫下了不少人與事,其中兩件事特別值得趁NEA20周年的時候重溫:
第一件事是主動出擊的——NEA與三個新聞團體聯合草擬一份新聞從業員專業操守守則;因為是NEA執委會的集體決定,有備而戰,所以,雖然用了幾個月時間來收集資料和意見,工作量不少,但一切按計劃進行,比較簡單。
第二件事是被動回應的——2000年3月陳水扁當選台灣總統,香港有線電視訪問了副總統呂秀蓮;由於有線電視新聞台是24小時廣播,不少新聞會重播,所以,當它於2000年4月8日一而再地播放該段訪問後,新聞工作者聯會舉辦了一個座談會,邀請了多個傳媒機構的主管和記者參加。會上,中聯辦副主任王鳳超說,香港傳媒不應把台獨等分裂國家的言論,當作一般的不同聲音來報道,因為回歸後的香港,傳媒有責任和義務維護國家領土完整;他還促請特區政府應就顛覆、分裂國家罪行立法,並界定報道和鼓吹的分別。王鳳超的發言,不點名地批評了有線電視,也牽動整個新聞界,可惜他發言後便離去,沒有機會提問和表達我們的看法。
我當時在現場,因為是NEA主席,即場遭到同行詢問反應。在未經NEA執委會討論的情況下,我力挺有線電視,認為它的做法合乎新聞原則;事後,遭到一些人(例如徐四民的公開批評和質疑),我雖然泰然處之,但,遺憾的是,經此一役,當年我再無法代表NEA有效地與左派打交道,遑論交流?
毋須諱言,一國兩制下的香港與內地,對傳媒的功能和記者的要求是很不同的,事隔6年,雖然再沒有發生同類事件,但有兩點教訓值得銘記:
⑴我們生活在香港,按基本法規定享有新聞自由,必須繼續堅持按自由社會的新聞規律處理新聞,最基本的一條,就是「新聞歸新聞,政治歸政治」,勿讓新聞和記者淪為政治工具;
⑵必須加強與內地的溝通,一方面是要去了解內地的想法,另一方面是要讓內地了解我們的看法,求同存異,減少誤會,避免衝突。
與各位共勉。
二零零六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