蘇鑰機
初次和新聞行政人員協會(NEA)結緣,大概是一九九五年。當時它和兩岸三地的新聞團體合辦研討會,學院派的我參加,因而開始了和NEA及眾多新聞界朋友的交往。
自九六年起的第二屆兩岸三地新聞研討會,之後每屆的研討會我都有參加,在專業知識和友誼方面都獲益良多。後來成為了NEA的附屬會員,十年來參加了不少它的活動,之後NEA和中大新傳學院合辦一些短期的傳媒管理課程,大家合作愉快。
在零三年的廿三條立法事件中,NEA在新聞業內進行記者問卷調查,將結果提供給政府參考,並積極為業界表達意見,令政府知道業界的憂慮。過程中NEA和中大新傳學院也有合作,一同貢獻綿力。
在十年的交往,我有機會近距離觀察NEA的人與事,可以用「短、小、窮、散、亂」來概括它的特點。
它的第一個特點是歷史「短」。NEA成立二十周年,不能算是歷史悠久的機構。在這二十年間,它沒有歷史包袱,所以有初生之犢的衝勁,不時有創新之舉。同時它又漸漸建立一些良好傳統,例如沒有甚麼等級高低觀念,和會員、傳媒老闆及政府等都有良好溝通。
第二是規模「小」。它的核心成員大約有十多人,全是義務性質,沒有全職專任者,而且全部會員人數也不是很多。正因為人手不多,大家講團結,做事有效率,坐言能起行。
第三是財政「窮」。NEA沒有會所,除會費外沒有其他常規收入,又沒有籌款傳統,財政緊絀可以想見。但它「會窮志不窮」,當家者有心做大事和實事,例如最近和報業公會發起成立「新聞教育基金」,致力於培訓人才,提升業界視野。
第四是組織「散」。它雖然有一個基本架構,執委之間有一定分工,但彼此並無嚴密區分,做起事來講求機動協作。執委和會員都來自不同傳媒機構,有電子傳媒又有報章雜誌,有服膺西方新聞理念也有傳統親中愛國者,因而有廣泛代表性,鬆散中又見彈性。
第五是行政「亂」。沒有專職的統籌人員,NEA在程序上難免有步伐不齊一的情況。但可幸大家合作良久,培養出默契,亂中又見秩序,最重要的是不會因小亂而影響工作成效。
所以我看NEA雖然是「短、小、窮、散、亂」,但它卻是「短而有創意」,「小巧有效率」,「會窮志不窮」,「散漫見彈性」,「亂中有秩序」。
未來的二十年,NEA肯定更上軌道,更有發展,但願它能繼續保持活力、團結和奉獻精神,為新聞界服務,更為整體社會福祉出力。
二零零六年